中餐厅一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重庆市《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于7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
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重庆市《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于7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
当前无堂食外卖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但由于经营者主体责任和相关标准的缺失,部分商家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此次发布的《规范》从准入门槛、场所要求、加工制作、包装配送等六大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
无堂食外卖,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方式接受订单,不具备提供现场就餐服务条件,将食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的餐饮经营模式。
另据消息,7月1日,美团宣布正式推出“浣熊食堂”,旨在构建餐饮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增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食品安全互信。“浣熊食堂”基于线下集中式外卖厨房,遵循“全程可视可追溯”的运营原则,覆盖餐饮全链条,与商家合作保障食品安全。美团计划未来三年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助力上万家餐饮商家实现品质升级,打造餐饮外卖的食品安全基础设施。
据悉,自2024年12月24日试点以来,“浣熊食堂”已在北京、杭州等地运营了10家门店,超过100个餐饮商家加入。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全景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餐饮外卖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据统计,近年来外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外卖等线上营销模式已经成为餐饮企业重要的盈利渠道。
餐饮外卖行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线上平台连接消费者与餐饮商家,依托即时物流配送体系完成餐品从制作到交付的闭环服务行业。其核心是打破传统餐饮的时空限制,将堂食场景延伸至家庭、办公场所等多元空间,形成“线上点单—商家接单—骑手配送—用户收货”的完整链条。
从产业链看,行业参与者包括平台方(如美团、饿了么)、餐饮商家(连锁品牌、中小餐饮店、中央厨房)、配送服务商(骑手团队、第三方物流)、技术支持方(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调度系统)及消费者。商业模式上,平台通过佣金抽成、广告推广、会员订阅等方式盈利,商家借助外卖扩大客群覆盖,消费者则享受便捷性与多样化选择。
本质上,外卖行业是“餐饮+互联网+物流”的深度融合,重构了传统餐饮业的经营逻辑,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已从早期的野蛮生长阶段迈入精细化、生态化的存量博弈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和消费习惯的变革,外卖从单纯的餐饮配送延伸至全品类即时零售,成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核心基础设施。行业在高速扩张后,竞争焦点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链整合与技术赋能,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持续重构。与此同时,政策监管逐步完善,在保障劳动者权益、食品安全及市场公平性方面形成常态化约束,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可持续方向演进。企业需在效率提升、用户体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杠杆。预计到2030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成为全球数字化餐饮服务的标杆市场。
未来行业将呈现三重基调:其一,技术驱动效率革命,算法与智能硬件重构产业链成本模型;其二,合规成本内生化,政策红线要求平台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其三,增量与存量并重,下沉市场与国际化为新引擎,存量用户需通过品质升级激活价值。行业的终极竞争力,取决于能否在政策框架下,以技术创新打通“需求-生产-履约”闭环,实现商家、消费者、骑手与平台的共生共赢。
想要了解更多餐饮外卖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全景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