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B-sports)运动·官方网站

11亿营收仅5%利润率:遇见小面IPO背后的供应链生死战-必一运动官方网站

132-2868-9785
11亿营收仅5%利润率:遇见小面IPO背后的供应链生死战
发布者:小编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5-08-10

  中式面馆的规模在短短5年时间里已增长超千亿,但就行业发展而言,时至今日,却依然没有成功跑出一个万店品牌,绝大多数未突破千店水平。

  据行业报告显示,国内中式面馆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3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预计2029年将达5110亿元,发展速度强劲。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面馆相关企业的存量近127万,体量十分庞大。

  但目前市场品牌集中度很低,尚未真正形成头部。就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品牌而言,李先生牛肉面约有993家门店,五爷拌面约有812家,和府捞面约有580家,遇见小面约有380家门店。且资本对于该赛道的热度也早已在两年前落下帷幕。

  眼下,对各大玩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借助扩张来占据更多的份额,构建起如奶茶行业般成熟、高效的“供应链”生意模式。

  显然,遇见小面成为了破局的先行者。2025年4月,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剑指“中式面馆第一股”,所募资金将用于扩大门店网络以及深入上游供应链建设。这个在2014年创立于广州的川渝风味小面品牌,先后获得青骢资本、九毛九、碧桂园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青睐,2021年前更是累计完成超亿元的7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0亿元。

  小面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遇见小面的竞争力在哪?遇见小面能否打破中式快餐“上市难”的魔咒?为探究前述疑问,供应链范式实地走访了位于北京地区的几家遇见小面门店,它们分别是丰科万达店、北京南站店。

  “在高租金地段做大众化生意”,是供应链范式通过走访多家门店后,对遇见小面的第一认知。

  后厨师傅熟练地捞起一把热气腾腾的碱水面、碗底配着葱蒜末、辣椒、花椒粉等调味品,最后再淋上一勺浇头,然后在食客一搅一拌的三步走重复动作之下,看似简单的中式面条,天然具备了“连锁化基因”。它不仅出餐快、客单价适中,还能完美适配早餐、午餐、晚餐甚至夜宵等多个用餐时段,消费频次潜力极高。

  从北京南站下车,饥肠辘辘的旅客们常常直奔B1层,花26元点上一碗遇见小面。这价格虽比街头夫妻店的面食稍贵,但跟商场里动辄六七十元一份的盖饭相比,实在友好太多。一位女士坦言:“在火车站这种物价普遍偏高的地方,还能使用团购和打折券,这性价比算可以了。”

  在另一处办公商务中心云集的丰科万达,亦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工作日午间,遇见小面店内人头攒动,上座率高达100%。其中大部分顾客都是办过储值卡的工作党,借助折后优惠,每单可省三四元左右。

  遇见小面吸引消费者的巧思不止于此。从菜单来看,其单品SKU约有50个,包括特色小面、冒菜、米饭、烤串、儿童餐、零售产品等11类,覆盖早中晚宵夜24小时时间段需求,消费人群也包括老、中、少各年龄段。其中,免费续面、免费加饭、免费小菜成为了吸引客流量的绝佳利器。同时,小程序菜单上还不时跳出储值卡福利,引导消费者进入私域,以提高复购率。

  一位消费者在其他平台团购优惠券后,本想找店员核销,却被告知扫码桌上二维码即可自助核销任何平台优惠券。店员介绍:“(门店)除餐食制作、卫生打扫需要人力外,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工作。”

  用户下单后,窗口旁的蓝色显示屏实时显示预计出餐时间,画面分为全部、炸制、小菜饮品三栏。后厨也相应有三名员工,一人负责炸物、一人煮面,另一人配置调料加拌面,在高效配合下,一单仅需2至5分钟就能迅速出餐。这种全流程高效运作,推动遇见小面门店平均翻台率达3.7次/日,结合约32元的客单价,单日平均销售额可超1.2万元。

  小范走访了多家门店发现,遇见小面的定价在周边相对稍高。以附近某商务楼B1层小面档口为例,重庆小面与豌杂面售价均为18元;而遇见小面麻辣小面标价20元(储值价18元),红碗豌杂面标价26元(储值价23.9元)。

  业内人士指出,选址高端商圈带来的高租金成本,虽抬高了运营门槛,但也倒逼遇见小面优化坪效管理,实现“高成本、高周转”的平衡。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遇见小面实现营收11.54亿元,净利润6070万元,其中堂食贡献8.2亿元,外卖贡献1.8亿元。以13.48亿元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计算,其位列中式面馆赛道第四,前三名分别为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老碗会。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式面馆赛道,遇见小面能以仅380家门店跻身营收前列,其核心壁垒在于构建了一套扎根11年的数字化体系。而这一体系的萌芽,始于创始人对“餐饮工业化”的深刻认知。

  在创立遇见小面之前,宋奇曾任职百胜中国、麦当劳等知名快餐公司。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西式快餐的标准化能力背后,需要依赖成熟IT系统与海量数据沉淀。但中式餐饮的复杂度远超汉堡薯条:SKU多、原料非标、区域口味差异大,甚至同一城市不同商圈的客群需求都可能截然不同。

  遇见小面的选择是用数字化来复制“老师傅的手感”。比如,重庆小面的灵魂在于辣油,但老师傅的“凭手感撒花椒”难以规模化生产,创始人便借助验室设备分析成分,将料包配方精确锁定为30%的花椒、50%的干辣椒、20%的菜籽油。

  然而,将技术标准化转变可操作的说明手册还仅是第一步,遇见小面还需将数字化渗透至单店模型的每个细节。目前,其自研数字化系统已实现高度可复用。

  在供应链管理上,遇见小面借助数字化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的精准把控。通过与供应商系统对接,实时获取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库存情况以及生产进度等信息。基于大数据分析,门店员工仅需15至30分钟就能完成订单的采购,系统也会及时提醒门店产品配料的库存及保质期,有效避免原材料的过度采购或缺货现象。

  门店运营上,数字系统从顾客进门便开始发挥关键作用。移动点餐系统极大地简化了点餐流程,顾客只需使用移动设备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即可轻松完成点餐。2024年,遇见小面堂食顾客支付的总金额中,约有98.5%通过移动支付结算,这不仅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风险和管理成本,还使财务数据更加清晰、准确,便于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必一运动·(B-sports)官网

  此外,遇见小面数字化系统还对接了AI技术,可精准捕捉后厨人员在制作菜品时的细微动作。以一菜多算法为例,安装在出餐口上方的摄像头会记录下店员的加料动作等细节,后续算法研发中,便会根据需要区分出加小料与未加小料的标准产品,以保障每份出餐均严格契合品质标准。在此技术加持下,门店产品品质评估中不合格占比从0.13%降至0.05%,产品出餐超时率从0.58%降至0.15%。

  在营销方面,遇见小面依托数字化系统深度洞察顾客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顾客消费习惯、偏好及地域差异,精准划分客群,推动定制化营销活动,增强顾客粘性,提升复购率。

  正是靠着自研的这套系统,遇见小面得以在各环节实现高效协同与精准管控,并接连获得资本的青睐。

  2025年的餐饮市场好不热闹。3月,蜜雪冰城凭借超千亿市值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举打破奶茶赛道“上市即破发”的魔咒。受此积极影响,霸王茶姬、沪上阿姨后续上市时,均在首日迎来股价大幅上涨。

  这似乎给中餐市场带来了利好消息,除遇见小面外,还有老乡鸡、绿茶餐厅等正在等待或即将上市。曾被业界认为“上市难”的中餐赛道似乎正在迎来春天。但冷静思考,中餐市场上市难、盈利难的问题依然如影随形。

  与奶茶赛道相比,中餐市场盈利难的核心在于其复杂的经营模式和难以标准化的特性。奶茶产品SKU相对较少,原料标准化程度高,制作流程相对简单,易于快速复制,实现规模效应,通过“供应链”生意来降本增效。

  反观中餐,品类繁多,烹饪方式复杂,从食材采购、加工到烹饪,每个环节都存在大量人为影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厨师对同一道菜品的理解与操作都可能存在差异,这导致中餐企业难以像奶茶企业那样实现高度标准化,进而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

  在直营模式主导下,这一问题愈发凸显。直营模式虽有助于企业把控品质、统一管理,但前期投入巨大,门店选址、装修、人员培训等各项费用高昂,且运营过程中需承担房租、水电、人力等固定成本,资金压力沉重。对于中餐企业而言,门店的盈利周期被大幅拉长,亏损风险也显著增加。

  遇见小面虽在成长初期便敏锐地察觉到中餐标准化难题,并全力以赴将其转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但从更深入的成本效益维度剖析来看,这家企业当下仍深陷诸多困境泥沼。

  首先,受直营模式的“重资产”影响下,遇见小面2023年才实现扭亏为盈。其采取的“中间道路”策略,虽用一线城市直营店稳住品牌溢价,借二三线城市加盟商扩大规模,试图“卖面赚流水,加盟赚利润”,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虽连续盈利,但平均单店净利润从18.2万降至16.9万,2024年净利润6070万元,订单总数4209万,算下来一单仅赚1.4元,盈利空间极为有限。

  其次,加盟模式的发展缓慢也是遇见小面面临的一大问题。据悉,公司自2019年开始探索加盟模式,到2024年底仅拥有81家加盟店,且加盟店仅为其贡献约13%的收入。这表明,其在加盟模式的推进上成效并不显著。

  再者,尽管遇见小面在尝试下调价格,但其目前的定价仍然不够“接地气”,服务质量也难以跟进。

  一位面食爱好者向小范透露:“在面条赛道,遇见小面的优势就是产品有嚼劲,还可以点烤串、米饭这些,口味比较淡,对小朋友比较友好。不足的地方是服务略微粗糙,且其他门店续面可以加汤汁,遇见小面只是续白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据悉,因数字化投入规模过大,遇见小面在其他业务板块的资源配置明显不足,高度依赖第三方。近年来,企业已意识到这一发展失衡问题,过去三年主动降价以顺应市场需求。不过,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未能有效提升经营效益,2024年其同店销售额因此同比下滑4.2%。

  蜜雪冰城的案例告诉市场,当产品性价比足够时,消费者是可以忽略服务上的略微不足。况且,小面市场本就是低价竞争领域,用户难以接受高于市场的定价,即便是连锁性质的门店。

  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上升导致发展受阻的当下,遇见小面亟需通过IPO来破局,实现从“高度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向“构建高效垂直供应链”转变,这也是整个中式面馆赛道在规模化扩张过程中寻求破局所必须直面的命题。【供应链范式】

友情链接

友链合作